这四支队伍均不用上,但不代表他们都不使用U23球员,就用了张修维。巧合的是,首轮比赛四队就来了两两对阵,战天海,上港战申花,3-0,上港4-0,一个比一个强势。
这有什么争议的呢!协会政策使然,不服你可以去申诉,当然了,不会有好结果。我之前写到他们可以不用U23球员,就有球迷来质疑为什么?
为了国字号利益,协会规定了,俱乐部被国家队、国奥队抽调一名U23球员,就可以享受减免名U23球员,抽调3个以上,就可以不用再使用U23球员。同时还还规定,球队外援不再与U23挂钩,但至少3名U23且人必须。
来看看四队被抽调的U23球员:
上港4名:陈威、李申圆、雷文杰、胡靖航
3名:冯博轩、杨立瑜、郭靖,后严鼎皓来投,也有4名
申花3名:蒋圣龙、朱辰杰、刘若钒
天海4名:吴伟、张源、马镇、贝
209赛季中超联赛于昨天开打,因为今年的中超联赛受各项国际赛事影响,被切割的七零八散,中超前两轮打完后,就会中断半个月。
今年的U23政策规定,不与外援挂钩,每场比赛必须上三名U23球员。但如果说国字号征召球员超过三名就不用上U23球员,正好在奥运会预选赛上集训名单中,、上港、申花、天海4支球队均有4名球员选。
这就意味着这4支球队,在中超的前两轮可以自主选择,要不要上u23年龄段的球员。特别有趣,这4支球队正好在昨天晚上的比赛中正面遭遇,广州和上海上港都大战胜了天海和申花。
中国足协的足球政策一直饱受争议,但基本上都是有意见个人保留。对于推动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不管对错各家俱乐部基本上都只能接受。按照相关的法规规定,当然可以上诉,但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有人说山东鲁能是中超俱乐部里边青训基础最好的,为什么没有球员参加本届国奥队集训?不要忘记了山东鲁能是国企俱乐部,如果有合适的球员毫无疑问会选的。现在没有球员参加集训,说明现阶段山东鲁能的青训水平可能出了问题。
其实每场比赛上不上u23球员倒不是关键,在国外很多球员十八九岁都成为球队主力。对于这些人联赛来说,年龄都不是的问题,能力才是。
对于年轻球员来说,积极刻苦地参加训练,不放过任何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黄博文当年在北京国安十几岁就上场,并打一粒进球,然后就坐稳了主力位置。
与其规定每场比赛必须有三名u23球员上场,还不如认真的去准备好U23联赛,把它变成和中超联赛一样的常规赛事,让年轻球员有更多的比赛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积累经验,脱颖而出。
这是体现青训实力及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在一定情况下都是公平的,你有好的年轻球员选了国字号球队,那么你都可以不用执行U23政策,如果觉得别人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只能怪你自己的后备人才不充足导致了,或者说你没有别人有钱,不能留住人才,这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看了一下名单,看温小将都选了国字号球队,这样天海都可以减少一个U23名单,感觉这个租借有一定的目的,就是减少天海U23政策的影响。
不过政策归政策,其实比赛还是使用了U23球员,就是张修维。而本来就只使用2个外援,那怕没有这个政策的影响,只需要一名U23球员,再替补换上一名U23已经能完成任务,对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始终有一个国脚级别的U23张修维存在,可以说这个政策是是否存在都与的关系不大。
而且这个政策在第一轮比赛中是很公平的,VS天海,申花VS上港,他们都可以不使用U23球员,他们是直接对话。对于这个政策下其他中超球队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对话。
而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杨立瑜给抽调,在的比赛还是有可能的,杨立瑜与刘奕鸣,张修维等都是原来天海的球员,他们之间的配合并不存在问题,或者会有另一种效果出现。
只要是政策就是会有相对的公平,你没有能力出众的年轻球员选国字号球队,那么这个名单就要让给其他人,要想享受这个优惠,那么还是努力培养一下新人吧。
怎么说呢,U23政策为何推出?说白了,就是为了去年的亚运会和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如今,国奥即将踏上东京奥运会预选赛的征途,相应的保障政策也就从联赛必须上场变成允许长期集训,那些贡献了国奥球员的球队自然要享受一些优惠。
其实,从该项政策推出的那一刻起,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名存实亡也好,揠苗助长也罢,归根到底还取决于球员的实力,如年轻球员已经具备了在中超立足的能力,有没有政策扶植都可以占据一席之地。比如曾经的天海球员如今的队员张修维,不管有没有政策要求,他都可以获得上场的机会。联赛首轮,不用上U23球员的依旧将他派上了场,他也助攻冯潇霆打进了第三球。
此外,首轮申花的惨败也暴露出这项政策的另一个弊端,那就是主动更新换代,大力使用年轻球员的反而成为了受害者。申花三位国奥球员已经在球队站稳了脚跟,朱辰杰更是成为了球队主力。结果,三名球员被抽调之后导致球队防守实力受损,德比遭遇惨败。
U23在这些豪华俱乐部中本来就是边缘或替补,不是俱乐部不肯用年轻人,而是这些年轻人实在水平欠佳不堪大用,职业俱乐部的第一要务就是打好所有自认为有能力竞争的比赛,正如人才战略和培养教育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多或少去从事投,但不应该强加于企业一样是相同一个道理。
什么叫合理 什么叫不合理?你一家长年独大就叫合理?没看见乒乓球国际比赛中主场只要不在中国 每当外国选手得一分观众欢呼雷动 可中国选手得分时 掌声寥寥!每一项竞技运动一家独大对这项运动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就好比武术08年进奥运一样 以后再提起武术谁和你玩呀?
第一这是刘国正的国际赛事首秀不能有闪失,第二这是国际乒联改制后的第一个世界杯比赛,五局三胜双打,这就需要把握大的队员出场确保第一分很关键,而双打龙蟒是绝对实力,尽管林高远与小胖搭配实力不弱但对日本队双打也失手过,再说两个单打,张本智和日本新生代代表一度狂妄要打败中国夺冠,而小胖也是中国下一代的绝对一哥,这也是两人第一次交锋就是要让这日本神童在中国天才面前绝望崩溃。马龙对泥娃的比赛大家也看到了,有一局泥娃居然打了马龙个:2再次证明泥娃确实是个无法确定的选手,用林高远和于子洋确实没把握。
伦敦世界杯中国男女队再次双双蝉联冠,从成绩上证明国乒的强大,女队五员参赛者都有上场锻炼实战的机会,男队五员参赛者,刘国正指挥马龙、许昕、樊振东三杆老打到底,第一次参加世界三赛的林高远、于子洋未获上场机会,友戏称躺冠!
这比张继科还厉害点,在里约奥运会,张继科虽没睡醒,还要靠打;林于睡着可以夺冠,不亦高乎乐乎!
结果喜人,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男乒现在处于过渡时期,缺乏乒乓自信,尤其是教练组不够自信,不敢放手新人作为,哪怕一盘也输不起,怕输心态照然若揭,责任非由刘国正一人承担。
固然乒联赛制有大变化,以双打为第一场,第二场双方一单较量,一单打两场;第三场三单较量。林于二人与三杆老没有双打的配对经验,这最好的一着不可用,其他可选的余地就少之又少了。
任何事情都有积极面与消极面,不在现实中发生,靠大脑永远也想不出会发生哪一种,这就看用的人怎么想,积极还是消极!既让参赛,又是人家打上来的,不是送礼走后门进来的,说明有实力,一场不让上,特别小组赛也不让上,说不过去的,浪费了名额,说什么观摩长经验,扯蛋,观摩与实战能是一回事吗?这不但是对运动员的不尊重,也是国乒对加大新人锻炼力度的自打自脸。
一将易求,一帅难得!高瞻远瞩,指挥若定,胜负不惊,那种具有宏观格局的总指挥,在现有国乒教练中也非常难见了,微观型教练只能在技术上玩得转!
想起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有个养猴子的狙公,对众猴子说:实科扁平化事管理,伙食供给,每天两顿,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猴子一听不高兴了,朝三暮四,早饭才有三颗,吵着造反。狙公充分发挥民主,遵从大伙意见,就朝四暮三,改为早饭四颗,晚饭三颗。猴子们一听早饭增加到四颗,个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