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的那年没带戈麦斯,输了怎么能上他呢,四年前就是这套阵容拿到冠了。四年后谁敢相信就这么输了。德尚上了吉鲁。宁愿把登贝莱放上替补席。固执的桑保利没有带伊卡尔迪,可关键时刻变通了换上伊瓜因(如果不是守门员失误,也许伊瓜因效果就出来了,第三场依旧是伊瓜因。)可是勒夫太固执了,没有突破的人也没有高点。具体为什么这么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眼前的阵容制空也不怕韩国吧
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勒夫的想法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迹可循、可以逻辑推导的。
从勒夫从克林斯曼手中接手德国之后,各方面对他的战术用人、乃至气质都有着质疑的声音,但勒夫是一个坚强的人,他总能够对此不理不睬,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思路去打造德国队,他有着固执的传统,但所有的反对,都因为204年的冠,烟消云散。
勒夫不仅是个固执的人,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人。这样的人都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气质,就是高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勒夫概不能外。
不论是从排名,还是从前两场韩国队的表现看,韩国是不可与其他球队同日而语的,欧洲球队对亚洲球队又有先天的优越心理,看不上韩国,是几乎所有人的心理基础。
大概,到对韩国的比赛半场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德国战胜韩国只是个时间问题。勒夫说,要考虑的其实绝不仅仅是这场比赛,而是考虑整个杯赛如何人员安排,以及整个德国的新老接替磨练队伍的事情。
现在的穆勒,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世界杯上进球如麻的穆勒,实际上,最近两年的穆勒,确实没了当年的神奇。当然,德国队在世界杯小组赛出局还有欧洲国家联赛降级的锅,也不能只算在穆勒一人头上,更多是跟勒夫的打法有关。穆勒的优点是左右脚都能打门,面对机会的时候反应超快,穆勒既能快速插上,也能空中打击。这类型的“机会者”式的手,是在越简练的战术体系下,越能有高光发挥。而勒夫这几年在德国足球的“技术流”改造方面,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德国队主帅勒夫,为了“传控足球哲学”,而完全抛弃了德国足球原本简练铁血大刀阔斧的打法,为了控球率,而压缩了前场手们的活动空间,加上禁区内没有中锋压制对手,像穆勒这样的球员,一旦在战术框架内失去了机动,那么威力肯定要下降。
如果勒夫继续坚持这样的打法,那如今的穆勒,确实不适合当德国队的球员了。但问题是,勒夫的方向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二娃是否继续担当主力,应该看勒夫取那种战术而定
因为穆勒是典型的体系球员,需要依托一定的体系才能大放异彩。
大家一直在争论穆勒究竟是那种类型的球员
我们看一下他的特点
所以,在瓜帅手下,穆勒是前场球不停运转的轴,不停的在莱万和罗贝里直接做链接点,然后反插禁区
在海叔和勒娘手下,穆勒是围绕中锋不停扯动对手防线的刺,你盯他就到处跑把防守带出去,不防总往最危险地方插,而且是不停地跑,对手疏忽一次就致命
但这些都要求一个高效的进攻配置——具有震慑力的中锋和可以疯狂爆破的两翼
因为穆勒始终不是一个终结者,他一直都是为别人创造机会的空间创造者,以及补刀的家伙
谢邀
国家队的失利不全是穆勒的原因,诚然他近几年的状态确实大不如前。不过前面几位已经很详细的描述了穆勒的技术特点,我就不累赘了。
就像很多人说的,既然德国缺少高中锋,穆勒不得不顶在前面或者出现在右边路的话,那就不如不用,既毁了德国队也毁了球员自己。
如今的穆勒已经更多出现在替补席,也可见勒夫正在寻求改变,队伍也慢慢趋于年轻化,同时初见成效,那么就坚定一点把穆勒等人都拿下吧。
首先,当前穆勒已经不是德国队主力,勒夫的德国队在世界杯失败后,对德国队进行了改造,但勒夫一直都是一个固执的人,他很着迷传控足球,很信任前锋维尔纳,加上德国这几年没有好的高中锋,穆勒在拜仁养成踢法到了国家队不适应。
分析一下穆勒特点
穆勒没有中场***那样的传控带技术。
穆勒没有向着因扎吉那种前锋方向发展,是因为足球发展的需要。穆勒刚升拜仁一队时候,由于当时范加尔尝试了一段双前锋,所以穆勒更多是以影锋身份出现的,在奥利奇或戈麦斯身后,效果很不错,但是之后球队改成单前锋,穆勒也就又回到中场了,穆勒的身体素质注定当中锋做支点比较吃力,
所以退到中场是最好的选择。
穆勒是个很全面的球员,而且是个团队意识很成了相当另类的一个球员,成为意识超群、射术、技术一般、防守努力的中场球员,基于此穆勒需要前边有个典型大中锋扛着,踢二前锋,才能发挥优势,如果用穆勒,就找个靠谱的大中锋,如果没有大中锋,或者不给穆勒二前锋位置,那就别用穆勒,耽误球队也耽误穆勒。
此外 场外的家庭因素也是穆勒低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