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推出的准资格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中超、中甲俱乐部,让中国足球更加职业化,俱乐部稳定地经营。
要想留着中超或者从中甲升中超,不仅成绩要达标,还要基地设施建设达标。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然是好事,利大于弊。
这能促使俱乐部长期发展、而不是把足球当做简单的投资和的工具,训练场却找个地方铺上草完事儿,造成虚繁荣。
令人惊讶的是积分榜排名前列的上港、、国安都未达标,包括中甲的武汉卓尔。尽管花重金买外援、追求成绩,但是训练基地等却不达标,这不职业,这有些尴尬。
而像鲁能申花等老牌俱乐部能够一直坚持基地设施等的职业化这非常难能可贵。
在欧洲,因为不达标或者经营不善而被勒令降级的事例也是时有发生,中国足球仍在职业化的道路上。
不过,真正施行起来或许有一些阻力,就北上广这三支球队的现状,足协敢不敢抓一个降级试试呢?当然,北上广三支球队正在完善,相信第二批名单里会越来越多达标的俱乐部,也要避免形式。
足协这个所谓的《准执照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要求主要有三点,.各支想进各级联赛的球队必须要有基础的梯队建设,包括预备队和青年队(各家球队必须要拥有一支一线队、一支预备队,下设U9、U7、U5、U4、U3五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每支球队至少注册球员8名);
2.俱乐部的各项场馆基础设施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成绩必须达标,需提交申请,且最终经过审核,过关后方才能准许进;
由于新的训练基地正在建设当中,所以暂时没有通过这个规定;上港可能是因为场馆或者基础设施的问题;国安这边应该是梯队建设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相对于这三家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来说,其实问题都不大,退一步来讲,足协即使在第二轮检查中真的找出了问题,那足协也不可能取消、上港国安中超参赛资格,毕竟这三家俱乐部目前在联赛里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了,足协除非不想了。
这套政策,其实跟欧洲的那套一样,只不过足协直到今年才决定启用这套政策,与国际接轨,意在致力于把中超打造为一个更加职业,更加规范的联赛,其出发点是好的,并且这一步迟早也是要走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为何其他3支非争冠球队就能获得准证,而三支争冠球队上港国安就没有呢?如果说是因为场馆、基础设施的问题,我觉得以这三家俱乐部的人力财力,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排名联赛前三的三家俱乐部居然是那么不职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首先要恭喜递补的球队。但是我们更要思考的是中国足球大浪淘沙,在这支球队解散退出的背后,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教训?
5月23日,中国足协正式宣布了新赛季取消相关足球俱乐部资格的通知。我们熟悉的广东华南虎、辽宁足球队、上海申鑫、大连千兆等球队因为存在欠薪的问题,导致取消这些俱乐部的注册资格。这支球队也就正式告别了中国足球的舞台,退出历史视线。很多球迷们唏嘘不已,毕竟这些球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回忆和欢乐,如今退出不复存在,是中国足球退步了吗?这虽然是一个正常的自然淘汰的现象,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支球队退出是一个开始吗?
这一次从中超到中乙联赛计退出支球队,也算是创了中国足球历史的一个纪录。这一次的退出不仅仅是个例,可能其他俱乐部也徘徊在无力经营俱乐部的困境中,只是目前暂时还没有退出。目前中超联赛的直播版权被卖出,但是中甲联赛和中乙联赛的直播,球迷们几乎在络和电视上找不到,这一方面的转播版权各家中甲和中乙的俱乐部目前还暂时没有良好的经营模式,导致了俱乐部的经营完全依靠投资人的输血。
依靠股东和赞助商的支持仅仅能够存活几年,但是想要长时间地良经营,那就必须通过开发相关体育的衍生收来提升俱乐部正向流。如果没有学习西方成熟的运作模式,依旧沿用过去的思路,那么支球队解散退出中国足球可能就是一个开端,可能后续还会有大批量的俱乐部退出。
第二:大量球员的谁来负责?
我们知道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较为短暂,所以在8-30岁的年龄,黄金的十年需要去积累财富为退役后做准备。本次退出的支俱乐部大部分是中甲和中乙的队伍,这些球队的球员本身的收水平不高,在收不高的前提下,如今因为俱乐部欠薪等问题解散,导致了这支俱乐部的球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继续职业生涯,另一条是转行。如果继续职业生涯,那么在2020赛季中国足协限制薪水,俱乐部减少投的大背景下,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转行的话,需要到社会中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步步艰难。
大量球员的谁来负责呢?没有人来负责,这些从业者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寻找下一个人生的方向吧!
第三:如今的中超真的健康吗?
其实从中超联赛的数据来看,射手榜和助攻帮上的前20名几乎全部都是外援,本土球员较少。从薪资结构来看,外援的收要远远高于本土球员的收,而中超俱乐部引进的外援大部分是型球员,导致了目前本土前锋没有机会得到登场机会,也没有场上的开火权。
这样的联赛运作如果长此以往,可能会直接影响中国男足国家队的实力水平。目前中超的球队中,只有大连人足球俱乐部是中名字,而剩下的球队全部是赞助商和投资人的名称,而且大部分都是房地产企业,这样的高比例是否能给我们反思呢?其实支球队退出是一个现象,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毕竟总是依靠投资人输血,总有投资人撤出的一天,而如果俱乐部通过良好运营,实现正常的经营收和正向的流,那是不是更加有利于中国足球联赛的市场呢?
写在后面的话
大江东去浪淘尽,类似辽足和上海申鑫的退出确实让人心痛,但是心痛毕竟是暂时的。只有中国足球环境更好,联赛更加健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高兴和支持。希望中国足球能够越来越好!